近来听闻诸多年轻人购车时都选择电动车,因其实惠且省油,可奇怪的是,我好几位朋友打车时专门挑选燃油车,一旦知晓是电动车便立刻摇头,询问他们原因,皆称坐电动车时长一长就容易头晕,特别是急加速或者过弯之时,感觉胃里翻江倒海,比坐过山车还难受。

经我查阅资料,还真有汽车企业已开始留意这个问题,例如小米推出了一款“晕车舒缓模式”,不过用过的人表示效果欠佳,东风本田近期推出的新款汽车S7,在媒体测试中表现尚可,直接与特斯拉Model Y(图片|配置|询价)、极氪001比拼“抗晕车”性能并且将奔驰S级作为参考。
测试过程其实挺有意思的,他们模拟了城市中乘客感到最为困扰的场景,比如红灯时的起步、紧急刹车,以及路面不平、高速转弯等状况,车子里头搁着好几个道具,比如说会晃悠的摆件、装水的画布,还有测倾斜的金属球。
结果表明,本田S7在加速过程中,那个摆件晃动的幅度最小;它的动力输出十分平稳,就如同慢慢推动着你前行一样,与特斯拉和极氪截然不同,特斯拉和极氪会突然来个“弹射”动作这使得人们不得不把安全带系得更牢些。
技术方面其实挺简单的道理,本田S7的电机调试了有900多回,动力反应速度比普通车辆快很多,大概29毫秒就能让动力跟上来,如此一来,加速、刹车就不会有颠簸的感觉。他们那车子的悬架采用的是双叉臂搭配五连杆,这种构造原本可是只有豪车才会有的,能更高效地把路面传来的震动给吸收掉,车子在坑洼路面行驶时,水画布在车内几乎没溅出水花,不过特斯拉Model Y却有明显的水花飞溅状况,这就表明车子碰到了比较剧烈的颠簸。
转弯的时候差别更显著,测试里用的金属球在本田车和奔驰车里几乎都没怎么晃动,发出的声响也比较平稳安静,可在特斯拉车和极氪车里,金属球直接就被甩到了车顶,差点儿把车顶给顶出个洞来,这就说明本田在底盘调校上确实是用了心的,转弯时车身的倾斜角度更小,乘客也不太容易出现左右摇晃的状况。
其实晕车主要就是眼睛看到车内的东西没动,可身体却感觉到晃动了,尤其在低频震动或者急转弯的时候,更容易让人觉得不舒服,本田S7的悬挂系统可以随时调整减震的软硬程度,每秒能扫描路面情况一千次,碰到坑洼路面就会很快变软来吸收震动,在平坦路面上又会变硬以提高稳定性,这个时候,车辆前后轮的重量分配恰好是50比50,转弯的时候车身不会一下子往一边倾斜,给人的感受就跟在平地上滑着走似的。
有趣的是,特斯拉Model Y的问题颇具代表性,其一直着重强调加速快,不过为追速度动力输出过猛,刹车又很生硬,再加上悬架调校偏硬,致使乘客在城里驾车时极为不适,极氪001虽弯道操控佳,但为求运动感舍弃了舒适性,后排久坐也会头晕。
奔驰S级这次的表现真挺让人意外的,还挺不错,不过它作为一款价值百万的豪华轿车,配备了空气悬架和魔毯系统,能提前察觉到路面情况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,本田S7虽然价格跟它差不多,也用了类似的办法,把高端技术简化后用到普通车型上,顺利找到了性价比和舒适性之间的那个平衡点儿。
此次测试的参考价值颇高,像起步、刹车、于崎岖路面行驶以及过弯这类场景,特别易让人觉不适,本田S7在这些关键环节的表现和奔驰S级相差无几,这意味着它们在提升电动车乘坐舒适性上费了不少心力,对普通消费者而言,买车不能只瞅着续航够不够、加速性能好不好,乘坐舒不舒适才是真正影响用车体验的重要要素。
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多,可是电动车的缺点也慢慢出现了,本田这次测试给车企提了个醒,光比参数可没用,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关键,以后电动车是不是都这样,就看各家怎么改进了。